调校三国—三国三校:深度游戏攻略解析
在浩瀚的游戏海洋中,《调校三国—三国三校》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玩家心中的策略佳作。这款游戏不仅融合了经典三国题材与现代策略玩法,更是在剧情深度、角色塑造以及战斗系统上进行了全面革新,为玩家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三国之旅。
一、游戏介绍
《调校三国—三国三校》是一款集策略、养成、角色扮演于一体的手机游戏。游戏背景设定在一个架空的三国时代,玩家将扮演一名穿越时空的学者,意外落入三国乱世,需通过智慧与力量,逐步统一三国,解救乱世中的百姓。游戏画面精美,人物设计别具一格,将古典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为玩家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三国世界。
二、玩法解析
① 策略布局:游戏中,玩家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进行资源采集、建筑升级、军队训练等一系列操作。通过不同的战略组合,如兵种搭配、技能释放时机等,制定出克敌制胜的策略。
② 名将收集与培养:游戏中汇聚了众多三国时期的名将,玩家可通过招募系统获取。每位名将都有其独特的技能和属性,通过升级、升星、装备强化等手段,提升名将的战斗力。
③ 多元化剧情体验:游戏不仅重现了历史上的经典战役,还加入了许多原创剧情,玩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每位名将的背景故事,感受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三、游戏特点
① 创新剧情设计:游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创新元素,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元,让玩家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
② 深度策略对抗:游戏强调策略性,玩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如诱敌深入、声东击西等,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③ 精美画面与音效:游戏采用高清画质,搭配沉浸式音效,为玩家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三国战场。
四、过关攻略
① 初期发展策略:在游戏初期,玩家应优先升级资源建筑,确保资源的稳定产出。同时,积极参与新手任务,快速积累经验和资源。
② 合理搭配阵容:在组建军队时,要根据敌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兵种和名将进行搭配。例如,面对高防御的敌人时,可以选择具有破防能力的名将。
③ 利用地形优势:在战斗中,地形对战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玩家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如高地、森林等,为自己创造战斗优势。
④ 持续关注活动:游戏内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玩家可以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丰富的奖励,快速提升自身实力。
综上所述,《调校三国—三国三校》不仅是一款策略性极强的手机游戏,更是一部充满文化底蕴的视觉盛宴。无论你是三国历史的忠实粉丝,还是策略游戏的爱好者,都能在这款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快来加入这场跨越时空的冒险之旅,用你的智慧与勇气,书写属于你的三国传奇吧!
偷渡阴平的事件经过
“蜀为西郡,古号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它北有秦岭巴山,东有巫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南是云贵高原。整个四川盆地被崇山峻岭环绕。
古人说“蜀道难”,主要是说入蜀的交通十分不便,入蜀只有两条路,东面和北面:
从东面是从长江三峡溯江而上,经瞿塘关而过。
从北面是从汉中经栈道南下,汉中入蜀有两条路:金牛道和米仓道。金牛道较为便捷,可以过剑门关直达成都,是一条入蜀的必争之路。从米仓道南下巴中可趋阆中,威胁川中与东南之间的交通线。汉中争夺战,张郃的进犯阆中,就是过米仓道。这两条路以剑阁为门户。
剑阁北二十五里有剑门山,又叫大剑山,其东三十里有小剑山。两山相连,山势绝险,飞阁通衢,谓之剑阁。大小剑山延绵两百多里,延亘如城,下有隘路,谓之剑关。因其关夹在两山之中,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剑门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代时,后唐军攻孟知祥于益州,因为攻破剑门,所以得以占领益州。后周王景攻后蜀,蜀主敛兵聚粮于剑门,为守御之备,王景不能克。北宋时,王全斌统兵伐后蜀,蜀军扼剑阁以御之,宋军不能进,后来绕道到剑门关后才破此雄关。
所以对剑门关有人说“一关失,半川没”,是不为过的。
剑门关北有利州,南有绵竹(就是涪城所在地),绵竹是成都以北的重要据点。无论从剑门金牛道,还是从垄上阴平,要想从北入川,必走绵竹。
至于本文的主要道路“阴平”,它是从陇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实际严格上讲,三国时这确实不是条路,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径”,邓艾自己也说这是条“邪径”。
而一旦到了成都平原上,交通条件还是可以的。
理论上讲,要想稳守蜀地,必须北据汉中,东守江陵。因为汉中夹在关中和四川之间,汉中对四川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而对关中则只是共享秦岭之险。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而越大巴山南进则相对容易。若汉中归北方,双方以大巴山为前沿,则地理上的优势在北方。
蜀汉早已失去荆州,巫山之险与吴共之,所以只有守住汉中才能稳固蜀汉政权 。
但是,魏国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蜀汉在诸葛亮和蒋琬、费祎的执政下,还是比较稳定的。姜维屡次“伐”魏,消耗了国力,在精神上是可嘉的,但是结果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蜀后主是个出名的明君,在他的领导下蜀汉从小康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贫困。正如司马昭所说“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
在军政上,内宠黄皓与右大将军阎宇勾结,导致姜维往沓中,“不复还成都”。这对蜀汉是十分不利的。因为“羁旅讬国”的人不能在需要他的地方待下去,这是给了魏国可趁之机。
景耀四年(262年)冬,司马昭商议伐蜀,连邓艾在内的群臣都多次反对伐蜀,认为蜀国没有间隙,只有钟会赞同。于是司马昭令青、徐等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假装伐吴,却令钟会都督关中人马,商议伐蜀对策。
远在沓中的姜维早就看破了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并且对钟会的举动有所探知。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三路进攻蜀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应该说,这一进军路线是“既狠又准”。蜀汉内部政治斗争使“主帅”不在必争之地“汉中”,跑到了“沓中”。司马昭抓住这个机会。他的本意是用邓艾死死的钳制住姜维,让诸葛绪断阴平桥,切断姜维后路,同时用钟会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这样是一石二鸟,既可以围困姜维,使姜维无法救汉中;同时由于汉中的空虚,用优势兵力趁虚占据汉中,避免了消耗巨大的攻关。即使邓艾和诸葛绪一时吃不掉姜维主力,只要钟会如期拿下汉中,那么姜维就面临被彻底合围的危险。
这个计划一旦实现,那么蜀汉主力将被全歼于关城之外,那时候蜀国的雄关将面临无兵可守,无将可派的窘境。
但是姜维不会让司马昭为所欲为的。他巧妙的调动了诸葛绪,让这个战役实施的关键一环调离了阴平桥,跳出了包围圈。 听说汉中和阳平关已经失守,于是与北上来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部队会合,退到了剑门关。
由于诸葛绪的失误,导致西路军合围姜维主力的计划落空,魏军将面临与蜀军主力在雄关决战的不利处境。
虽然如此,益州的北大门汉中,还是让钟会的大军不废吹之力就取下了。要知道当初刘备取汉中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魏延、诸葛亮、姜维在此惨淡经营几十年,即使没有主力部队,抵抗也还是应该顽强的,可实际并非如此。也许司马昭也没想到蜀汉堕落到这样的地步。
汉中失守,姜维是脱不了干系的,他没有遵守“错守诸围”,据敌于外的旧制,认为“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为了“获大利”,他采取“敛兵聚谷”,坚壁清野的战略,等敌人撤退时“与游军并力搏之”。这个战略构思固然巧妙,但是人家司马昭偏偏抓住了你主力不在汉中这个时机,这样由于蜀军兵力不足,无法固守关隘,不但原本坚壁清野的战略无法实现,反而使魏军轻松的进入汉中腹地,用了极短的时间的就拿下汉中全境。另外,成都方面命令汉中部队不在外围抵抗,全线退缩也可以看作是在执行姜维的计划。
这样,魏军钟会主力与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对峙,邓艾则抵达了阴平路口。
其后有个小插曲,西路军邓艾欲与诸葛绪联合由涪城,避开剑阁,直取成都。但是诸葛绪说要“邀击”姜维,拒绝了这个提案,率军东进与钟会在白水会合。结果可怜的诸葛绪却被钟会陷害了,他的部队也归了钟会。 从白水到成都,刘备时期就开始休整交通,从涪城直接进犯成都,这对蜀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通过?因此蜀汉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动作(只有刘备在平武放了“三校”人马,还被钟会派田章扫除了,因此这条路没有人认为它能行军。 )。
但是“非常人建非常功”。
当时的局势是:钟会十三万人的主力部队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挡住,进退两难,粮草殆尽,运粮困难,钟会甚至想过退兵。一旦退兵,此次战役将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可是要说进兵,面前雄关是他难以逾越的。
邓艾很明确当前的形势,于是他大胆的提出了“偷渡阴平,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 的大胆计划。
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应该说,邓艾这个计划有很大冒险成分:1、阴平道“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全军覆没。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2、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几千精锐而已。这几千人将面对涪城守军,绵竹守军和成都蜀汉的中央部队,如果蜀军临威不乱,固守待援,那么邓艾这几千人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恐怕很难。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阴平就在现在的甘肃文县,至今那里还有邓艾入蜀时修的栈道。
“路”算是过来了,但是此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腹中无食了。前面就是涪城,可以说这个城的守军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因为,一旦这座涪城城失守,邓艾的精兵将得到补充,恢复战斗力,进而直取成都。但是如果涪城城据城死守,那么邓艾的这数千疲师将成为军事史上典型的反面教材。
老天眷顾邓艾,蜀汉十分腐朽,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不容假设,因为历史是蜀军涪城守将马邈投降了。这一来,形势对蜀汉急转直下。涪城的失陷,使这座城成为了邓艾的补给基地。邓艾部队从死地中恢复,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可以说涪城的占领,宣告邓艾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
邓艾能兵不血刃的占领涪城,我们说有很大运气成分,但是他的主观作用才是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奇”。可以想象,马邈一直听说北线曹魏大兵南下,汉中失守,姜维在沓中战败 ,退守剑阁。蜀汉已经到了危亡时刻。此时任何蜀汉地方官都知道平时自己的皇帝和官员是如何的昏暗,他们是心中更多的是惴惴不安。而此时魏军象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出现在自己面前,那么马邈肯定得慌神。也许他是在慌乱中不明不白的投降了邓艾的“先登”;也许他压根认为蜀汉就要亡了,干脆明哲保身;又或者他在慌乱中觉得是魏军打败了剑阁主力,直接攻到了涪城,所以只有投降。
但不管哪一种,“奇”字才是轻松取胜的根本原因。就像邓艾自己说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蜀国在此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马。虽然诸葛亮说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但看来蜀汉后代并没有会意。
蜀汉暂时没有灭亡,它还有成都全师在,完全可以一战。但是邓艾没有给蜀人任何机会。诸葛瞻率领最后的力量要“力挽狂澜”,曾经击败邓忠和师纂,但是邓艾明白,自己是没有退路的,必须勇往直前。终于破了蜀军前锋,进而攻破成都之前最后的防线——绵竹。
一般认为,诸葛瞻此时应该固守,不应出战。实际上此时蜀汉已经基本被邓艾这好似“剜心一刀”的计划“刺死”了。
因为邓艾的“神兵天降”使蜀汉上至君臣,下至将校已经胆裂。 要想守,必须要有一场胜仗,起码是一场不胜不败的战斗来稳定军队的士气,然后固守。诸葛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奋死出战,谋求一胜。他能击败了邓艾的前锋应该是出于这种精神推动。但令他史料不及的是,邓艾军队立刻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这次蜀汉的军队终于崩溃了,诸葛瞻也战死了,蜀国的都城成都,彻底暴露在邓艾的兵锋之下。
之后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献成都,投降邓艾,至此,蜀汉灭亡。 姜维得知成都被偷袭,率蜀军主力四,五万人由广汉、郪道撤退,观察动静,但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等到的是一纸投降的赦命。
姜维没有料到魏军会从阴平偷渡,没有料到诸葛瞻这么快就败了,更没有料到后主会全城降魏。他作为一方主帅,做了他能做的,但是蜀汉的腐朽已经不允许他做更多了。这或许就是“雄关在德,不在险”的道理吧。
对于姜维南撤的军事动向,我也曾经置疑,他为什么不直接往成都方面撤退?后来明白姜维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他全师救援成都,那么钟会大军随后延金牛大道跟进,自己的部队就有进退无路的危险,那时候失去了险关依托,面对数倍的魏军,是没有出路。当时姜维只知道邓艾进攻成都,并不知道后主会立刻投降,他考虑后主有可能入南中建宁,或者入吴。这样理解就不难解释姜维的战略目的了,那就是“确保阆中一线与东部南部的联系”,这样将来无论后主怎么样选择,蜀国的残余力量还是有逃出升天的可能。
可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后主会投降。蜀军将士知道后,也都拔剑砍石。
钟会也知道了邓艾奇谋成功,看到姜维撤退,他命令胡烈、田续、庞会追击姜维,自己率主力赶往成都。
姜维接到诏书,知道大势已去,率全师投降。邓艾得其主,钟会得其军。也算各得其所。之后,残酷的政治斗争使邓艾、钟会、姜维这些三国末年的豪杰们离去,倒是后主刘禅“乐不思蜀”,自在快乐。
关于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
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无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到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异,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门类,18个院(系),共6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含工程硕士生),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8900余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留学生340余名,继续教育(含特色自考)、网络教育学生150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4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为双聘院士),太湖学者7人,教授184名,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0名。由35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等,已有200多项研究成果经过鉴定或验收,其中有80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7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在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004年,学校共申请专利1056项,授权专利301项。2005年学校专利申请量位于全国高校第五位,江苏高校第一位。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嘉里粮油(深圳)商务拓展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希捷电子、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特品(ISP)(香港)有限公司、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奖教金,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达8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校际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学校聘请了50多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江南大学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她充分表明了学校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强调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学风,又强调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彰显轻工特色;关注国计民生;拓展学科领域;促进文理交融。”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经济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70万册、电子图书8.56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编辑出版了《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食品与生物技术》、《无锡教育学院学报》、《冷饮和速冻食品工业》、《电池工业》等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学校新校区已屹立在太湖之滨、山水之间。新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青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与小溪、树林、草坪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为一体,展现绿色、水乡、文化韵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和发展了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把江南大学建成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进行知识创新的基地,推动成果转化的中心,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将屹立在中国的江南!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
校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网址: 电话:0510-85913660 85910799(传真)
参考资料:http://;newver/newhtm/main.html
图片:
详细资料: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28日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在江南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占地面积近3000亩。
原江苏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理工特色明显,综合实力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原镇江医学院在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一所充满生机的新兴医学本科院校;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文理实力较强,是“精品式”的示范性专科学校。
江苏大学学科齐全,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9大门类。学校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冶金学院、应用科学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京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学院。学校有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管理科学工程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授权点,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有68个本科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410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700余人。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320人,博士研究生380人,硕士研究生2284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先后实行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分制、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辅修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技能培养考核制、有利于尖子学生脱颖而出的优生优培制、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硕士研究生保送制等等。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统考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学校既高度重视基础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又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几年学校承接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重点科研项目等高层次纵向科研课题;同时也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产业化项目和厂矿企业委托的技术攻关项目等高层次横向科研课题。学校有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学校跻身“中国专利江苏十强院所”。
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镇江主节点,已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学校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馆藏文献总量28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有数千种;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全国一流,学校的7家附属医院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俄罗斯、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巴西、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联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密尔瓦基大学、日本三重大学、俄罗斯国立顿河技术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巴西巴拉那州立联邦大学等学校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学校受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亚太经社委的委托,先后为34个国家培训了一大批高级农机管理和技术人才,学校长年担负德国、韩国、日本等多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学校与日本三重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共同创办的“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已成为中、日、泰九所高校师生一年一度的科技交流盛会。
承百年传统,创一流大学。江苏大学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特色、理工医教结合、科技与人文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开放式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参考资料:
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更好,苏州大学的名气更大,在全国范围内收分也更高。苏州大学曾用名江苏师范学院,所以他的基础理学、文学方面都是不错的,由于合并了苏州医学院,所以实力大大上升。
苏州大学比较擅长的专业有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汉语言文学、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等等,相比江南大学,优秀专业的学科覆盖度更高一些。
苏州大学规模:
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设有36个学院(部),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